EN CN
DTJ行业洞察
一点见“D” | 深度工作,原来你可以如此高产 | 一点见 D
原创: 09月19日

什么是深度工作(Deep Work)呢?


美国作家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指出真正决定工作价值的,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工作,而是在于没有干扰的专注下进行的深度工作。


顾名思义,深度工作就是果断地排除干扰,在大脑深度思维下工作。可以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推向极限,最终得到具有创造性和高价值的工作结果。


体验过深度思维的作家,一定很清楚,这是一种“心流感”


然而,沉浸在互联网时代,大量邮件待处理,收割注意力的广告不间断地推送,大小的会议将真正工作的时间分割成片段模式......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工作习惯,不再深陷于低效的忙碌之中,运用深度工作,成为职场中不可取代的人。


所以,深度工作,是在信息碎片时代真正取得成就的必备核心技能。




PART.01 深度工作,可以不平凡

                              


1922年,著名的心理学卡尔·荣格,在瑞士苏黎世湖北岸柏林根村庄,建设了一座“塔楼”起居室,用于专注写作和冥想。


荣格这么评价这座小屋:“在休息室,我可以独处。我随时都带着钥匙,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这个房间”


荣格会在早上7点起床,吃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在私人办公室里度过两个小时不被打扰的写作时间。下午,他通常会冥想或在周围的乡村长时间漫步。


1921年,荣格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发表了重要著作《心理类型》(psychological types),总结了长久以来,荣格与其好友兼导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思想的诸多差异。


在20世纪20年代,对弗洛伊德思想提出质疑是很大胆的举动。想要支撑自己的著作,荣格需要保持清醒的状态,创作出一系列有见地的文章和著作,进一步支持和发展心理学,后来被成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16世纪的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早在荣格之前就在远离自己法国城堡石墙的南塔楼区建起来私人图书馆。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都在纽约库阿里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的。当时他在消夏,书房距离主要房屋区太远,以至于他的家人要吹号去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唤他去吃饭。


剧作家、导演伍迪·艾伦,在1969~2013年这44年的时间里,编写并导演了44部电影,获得23项奥斯卡奖提名——对于电影艺术来说,这个产量是惊人的。


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出后,记者都找不到他。


J.K·罗琳在创作《哈利·波特》小说期间,同样是远离社交媒体,尽管这段时间恰逢科技迅猛发展,公众人物趋之若鹜的时代。她在创作《偶发空缺》,开设推特账户,头一年半时间,只发布一条消息:“这是我的实名账户,但恐怕我不会经常发声,因为当前纸笔是我的最爱。”


当然,深度工作不仅局限于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只读书,思考大局。


正是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中,盖茨写下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备忘录,将微软的注意力转移到一家名为网景通讯的新兴公司。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肤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大师们,坚守长期价值,保护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困难的大部头创作与思索中,最终展示给世人的成果是不可替代的,影响巨大的。


我们如何学习像大师们一样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保持深度工作呢?




PART.02 深度工作,成为日常


90年代初期,弗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K.安德斯·艾利克森汇总了所有思路,结合了不断累积的研究文献,形成了清晰的答案,并给出了一个很有冲击力的概念:刻意练习


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主题上开创性论文的开篇这样写到:“我们拒绝接受这些(专家与普通成年人之间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相反,我们认为专家与普通成年人之间的差异反映的是,为提升某一特定领域的表现穷其一生的刻意练习。”


同样,艾利克森在他的著作《知性生活》中称:“天才之人,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切。”


在《深度工作》这本奇迹般的书籍中,给我们展示了四种迥然不同的深度工作模式:



01禁欲模式


禁欲主义,就是断绝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将自己封闭在与外界联系不到的环境,专心做某件事。


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很关注深度工作。在个人网站上写到:“我所做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这种禁欲主义哲学,通过摒弃或最小化肤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坚持禁欲主义的实践者,往往有明确且价值极高的职业目标追求,而且在职业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是由于工作表现特别突出。


就像克努特这样解释他的职业目标:我努力掌握计算机科学某一领域的全部知识;然后我努力消化这些知识,将其形式加以转化,使没时间做这些研究的人也能获得这些知识。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呢?



02双峰模式


开篇我们讲到心理学家荣格的故事,他在柏林根村庄“阁楼”与世隔绝地进行着创作,但是请不要误会。


荣格另外一部分的生活,在苏黎世的咖啡馆和自己的诊所中渡过,他一方面积极参与咖啡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又积极负责地解决病人奇奇怪怪的心理问题,并且时常去各个大学去听课、讲学。


这就是“双峰模式”,一半时间浮浅工作,另一半时间深度工作,追求深度价值。


在职场中,我们可以在需要创作文案、文章,或者研究一篇论文时,选择双峰模式,将一周时间分成2-3段时间,有一部分用来全情投入这一重要的目标,给“互联网模式下及时回复”信念松绑。



03节奏模式


节奏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都做固定的事情,形成节奏。


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一个小时设定为阅读时间,形成自己的节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上班族。


在《宋飞正传》上映初期,杰瑞·宋飞还是个普通的喜剧演员,有忙碌的巡演计划。


恰在这段时间里,一位名为布莱德·埃塞克的作家、喜剧演员正在组织开麦之夜,他在一家酒吧遇到准备上台表演的宋飞。


埃塞克后来在一篇经典的生活黑客文章中解释说:“我看到了机会。我必须问问宋飞有没有给年轻喜剧演员的好建议。他告诉我的事情将使我受益一生。”


宋飞给埃塞克的建议以一些惯常的内容开始,提及“成为优秀的喜剧演员就是要创作出更好的笑话”,而后又解释说,想要写出更好的笑话就要每天都写


宋飞接着介绍了用于律己的一种特别技巧。他在墙上挂了一本日历。每天他写过笑话就会在日历的这一天上划上一个大大的红X。“过几天你就能连成一条链子。”


宋飞说,“只需保持下去,这条链子每天都会变得更长。你会喜欢上看这条链子,特别是有一定经验之后。你下一步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让这个链子断掉。”


这是用“划红x”来建立每日习惯,驱动自己形成肌肉记忆,不断刻意训练的典型案例。


节奏模式更加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节奏日程安排者通过雷打不动的惯性支持深度工作,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的工作,推及一年时间往往能够积累更多深度工作时长。



04记者模式


记者模式,指像一名记者一样一旦有空闲就立即进入深度工作。


这种模式是为了表达对优秀记者的认可。


20世纪80年代,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在《时代周刊》正处于职业上升期,被誉为“美国最优秀的杂志记者之一”。


这时,他萌生出了要写出一本大部头的重要著作的目标。这是记者成功路途上必经一步。


最后,他利用采访或者出境等空余时间,创作出来一部相当有分量的书:一本864页的史诗巨著,名为《聪敏人:六个朋友和他们创造的世界》。


艾萨克森很有条理:只要有空闲,就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专心打磨作品。




思考:


人类在深度沉浸于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感,可以让人体验极致的满足感。


就像工匠手中的木头,以一种负责的方式打磨,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


您正在招聘吗?
现在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为您寻找最佳候选人
我同意DTJ Consultancy按照DTJ Consultancy 隐私声明 处理我的个人信息。

您希望收到与您相关的最新招聘洞察,薪酬报告及各类专业社交活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