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排名靠前的“@35岁职场人”话题:
35岁职场人都去哪里了?
为什么35岁是职场的一个坎?
35岁职场人还有竞争力吗?
35岁在职场意味着什么?
职场走到35岁,还能提升哪些能力?
听过宫崎骏曾说过的一句话:“当一个人过了30岁,人生就不再纵马奔驰,而是负重登山。”
职场小A35岁时,吐槽说:“我已经35岁了,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不如躺平吧,我能拼过年轻人嘛?”
可见,35岁职场危机已成为已知事件。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用35岁以上的职场老兵呢?
性价比:35岁之后,人的精力慢慢呈现下滑趋势,这是生物规律。
很多需要熬夜、加班的工作,竞争力明显降低,加上收入要求普遍高。性价比不高了。
可塑性:35岁之后,思维定式越发明显,不愿意改变,扭转起来成本高。可塑性降低。
35岁危机,是过去10年战略性懒惰的一种反馈。
人可以在任何问题上懒惰,却不能在重大方向上懒惰。
又比如像职场小A这样,把不作为归因为外部原因:年轻人。
@刘润在视频号中,引用了查尔斯·汉迪提出的著名的比喻:烤熟的鹅。
烤熟的鹅,后来被引用到企业管理中:
一旦市场行情恶化,公司就会立刻改道,企业管理中层很容易沦为裁撤的烤熟的鹅。
谁都不愿意被沦为烤熟的鹅。
35岁后,真的如小A一样,只能躺平了吗?
人有自我意识,能够知道存在的意义,有反思的能力。
那么,我们如何进一步清晰个人能力的进化呢?
方法就是从关注外界变化,转变为回归,开启自我观察与自我审视。
张雪峰老师曾经讲过:你的职场经验,说起来只有一半,另一半需要你安静地坐下来总结提炼,成为体系,直到你可以随时拧起来去培训团队。
所以,你的总结、复盘、回观,是你增强信心的开始。
@何川讲职场中,有一期分享了35+职场人可以深度审查、深度提炼的7大自身优势:
小李就想做高端餐饮,而高端餐饮的分支很多,有出品、服务、供应链、营销等等,比如小李就想做高端餐饮最好的市场经理,这就是一个清晰的职业方向。
越清晰,表达的越坚定,对方对你的信任度和预期都比较稳定。
明确未来的你,是什么样的。
面对新岗位,可以直接告诉东家,经过十几年的职场磨练,应对压力,有很好的情绪复原能力,这是绝对年龄带来的优势。
职业化的工作方式,是事事有反馈,事事有着落,过程中灵活应变,又坚守大的企业规则。这是一个职业优势,让与你合作的同事省心省力。
每一项能力都有做的极致的人。而每个人无法掌握所有的能力。
只要你拥有某一项专业知识,快速解决这一块的问题,优化企业流程或者增加企业的业绩,就是一大优势。
主导力有非常大的价值,这是在过去越多承担去淬炼的。
可以挖的更深,创造更多的需求,企业越离不开你。
比如,你特别擅长做小视频选题,你做的选题,点赞量就多,被转发就多。或者你录的视频,特别适合在某一平台发放,而且有很多粉丝喜爱。
就是你非常擅长拿到某一类型的结果,你做就比其他人做更有结果。
工作十几年,你认识几个有影响力的人,过去深度接触哪些有影响力的领导、客户、同行、合作伙伴、同事。
这是时间沉淀带来的价值。
比如,你擅长招聘,可以从0-1组建团队;擅长优化流程,降本增效;这些能力,在一家企业能用,在另一家企业同样具有价值。
曾经有人采访一位金融行业的成功人士,是什么让你能够闯出来,有没有哪件事、哪个行业或关键行动成为影响他命运的转折点,让他像滚雪球一样势不可挡?
他这样回答:我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深入、系统地总结,使我开始有了反思自己的能力。慢慢一点儿一点儿赢得了优势。
深度梳理过去职场的经历,人生的每一步都算数。
《纳瓦尔宝典》这样讲:生活中所有的回报都来自于复利。
过去十几年的积累沉淀,铸就了今天睥睨职场的战士。
年龄可能是隐形的分水岭,但她也是武器。
回看,总结,提炼,最后大声说出来,这就是我的优势!
*图片来源于知乎*
查尔斯·汉迪说:“任何一条增长的S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极限点),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此时,资源和动力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期初的探索挣扎的过程。”
35+职场人可以在发展至极限点时,提前布局第二曲线,从0或者从小开始孵化,熬过艰难的破局期,就可以拥抱崭新的人生了。
雷军功成名就之后开创小米公司,罗振宇带领“逻辑思维”团队渐入佳境,吴晓波、秦朔、樊登等人从传统媒体人转向自媒体人,都是一种寻找第二曲线的行为,需要一种杀死存量的勇气。
史蒂夫·乔布斯的第一曲线是一个孤傲偏执、暴躁易怒、独断专权的独行者,最终被苹果公司的董事会赶出局,被放逐12年。
乔布斯的第二曲线,是他回归苹果公司之后,持续推出“i”系列产品,让苹果跃居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演绎了现实版的“王者归来”。
第一曲线是天然形成的、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第二曲线是有意为之的、自觉的、清醒的。
35+职场人完成了对第一曲线的矫正,只有从不自觉到自觉,才有机会迎来第二曲线,否则就很可能会一条道走到黑,找不到转机。
写在最后:
雷军在离开金山,创办小米3个月,他在公开发言中称“用手术刀将自己解剖了一遍”,总结反思了自己近20年的经历,分享了五条体会:
第一条:懂得顺势而为
第二条: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
第三条:人欲即天理
第四条:广结善缘
第五条:专注,少即是多
--------------------------------END-----------------------------------